海岱鉴藏 | 滨州市博物馆公益性文物鉴定活动成功举办

2024-05-03 18:18:00 点击数:22389

海岱鉴藏

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喜迎“5·18国际博物馆日”,加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滨州市博物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常态化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的通知》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年全省文物鉴定工作启动会》的会议精神,邀请省文物鉴定专家于5月1日开展“海岱鉴藏——滨州市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

鉴定活动邀请了山东省文物总店原业务经理、研究馆员刘承诰,淄博市陶瓷琉璃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谭秀柯,济南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崔胜利,滨州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张卡等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文物鉴定专家共同参与,鉴定门类涉及书画、玉器、陶瓷、钱币、铜镜、杂项等,鉴定各类藏品近500件,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踊跃参与,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活动筹备期间,滨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和文化市场,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并现场解答疑问。活动当天,参加鉴定活动的市民早早地便等候在滨州市博物馆,还有很多是从无棣、沾化、阳信、邹平甚至济南、东营等地慕名而来的市民,他们互相讨论自己的藏品以及对于本次鉴定活动的期待,场面十分热烈。

活动开始后,前来参加鉴定的市民们按顺序依次上场。有位市民带来了自己在古玩市场购买的瓷器,结果经专家鉴定都是赝品,市民表示以后再也不乱买东西了。另一位市民也带来了几件瓷器,经专家鉴定也是赝品。该市民十分认可专家的意见,并对专家表示感谢。原来,这几件瓷器是他在古玩市场淘的。当时,他与卖家砍价,而且砍得很低,但卖家还是同意了。当时买的时候还存有一定的侥幸心理,但事后想想总觉得不对劲。今天经专家一鉴定,自己心里便有数了。该市民表示,今后一定多向专家学习,不再轻易买东西了。一位藏友拿来一件大明元宝,专家说这是新的,并从形制、铭文和氧化特点等方面一一指出造假的证据。

有假的,也有真的。有一位市民带来了一枚黄灿灿的康熙通宝,专家说是老的,但是磨过了。市民说铜钱是自己磨的,知道是老的很高兴。还有一位市民拿了件晚清青花牡丹纹的罐子和一件民国青花鱼纹的盘,询问是否可以修复。专家说,罐子和盘都是对的,是淄博窑生产的。罐子和盘都用老铜锔子锔了。这种锔瓷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所以专家建议尽量别修,这样原汁原味更有意义。一件清晚粉彩水藻游鱼纹浅腹高足盘画工不错。专家拿着仔细一看,说:“东西是老的,但修复过。”原来,盘的内壁没有问题,但外壁残修,又重新上的色。然后专家把修复的痕迹一一给藏友指了出来。一件清代的玉卧人很有意思,因为一般玉人是立人,很少有卧着的。专家问这个玉人应该还有一个底座,这是一个小摆件。市民说是呀是呀,确实有个底座,但放家里了没有带来。一套老裱老拓的杜受田款的六条屏老拓片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滨州名人辈出,明清两代更是出现了世代簪缨的杜氏家族。身为咸丰帝师的杜受田即为杜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这套老拓片的出现再次证明了滨州文化底蕴的深厚。

现场,除了请专家鉴定真伪和具体年代,市民还纷纷围过来向专家询问如何进行文物的保管,专家们一一做出解答。志愿者们一边引导市民依序鉴定,一边忙前忙后地维持秩序,现场普及相关文物保护知识。

很快到了中午,不少完成鉴定的市民仍不愿离场,围在一旁,认真听专家对其它藏品的鉴定意见与评价,表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今后,滨州市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博物馆公共服务职能,举办公益文物鉴定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引导和规范民间文物收藏,普及文物收藏和鉴赏知识,满足群众的文物鉴定需求。

供稿 | 研究保管部

编辑 | 于倩倩

审核 | 张玉

终审 | 赵雷军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9:00(18: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