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5年申遗项目:西夏陵!

2024-02-02 18:30:00 点击数:13883

据悉,2025年中国申遗项目已确定为“西夏陵”(英文名Xixia Imperial Tombs) 。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名文件已于近期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按照计划该项目将在2025年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审议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望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西夏陵申遗项目的以下延伸资料引用自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参与编制的相关材料。

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陵正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近两年,中国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西夏陵遗址本体保护工程、遗产地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一个更真实、更完整的西夏陵有望亮相。

银川市西夏陵区管理处规划科科长周伟说,西夏陵的申遗工作于2011年11月启动,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到2014年期间,中央及地方政府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西夏陵的保护工程。

西夏陵作为历史上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西夏王朝(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的皇家陵园,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地面遗迹保存较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位于贺兰山中段东麓,距银川市城区(西夏都城兴庆府)35公里。在方圆近5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现存9座帝陵、253座陪葬墓、一处大型西夏建筑遗址和数十座砖瓦窑址,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

根据《西夏陵申遗文本》规划,宁夏将西夏陵保护区分为申遗区和缓冲区,其中申遗区为申遗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7平方公里,缓冲区为申遗区周边延伸区域,总面积20.6平方公里。

据了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条件是保证文物遗址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西夏陵属夯土遗址,能够保存上千年屹立不倒很不容易,但自然环境也对它造成了一定破坏,为此我们也在不断进行文物遗址加固工程。”周伟说。

在2号陵,来自敦煌研究院的技术人员正在对其进行加固,工程已近尾声。据了解,为达到“修旧如旧”,研究人员需先分析修建陵墓所用夯土,然后找到与之成分最相近的泥土,加以改良,用来加固文物遗址。

周伟介绍,在进入预备名录后,西夏陵提交的遗产地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遗产地监测系统、遗址本体保护工程、陵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设计方案陆续得到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文物局审批,截至2014年底共下达各类专项经费5000余万元,各项工程正积极推进。目前,已完成了1、4、6号陵和3区39号陪葬墓的加固保护。

除遗址本体受自然环境破坏外,西夏陵还面临遗址分布范围广且较分散,周边农场、农牧户多等的现实难题,多年未能得到解决。如今,借助“申遗”契机,西夏陵启动了申遗区环境整治工作。2013年开始对3、4号陵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整治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2014年9月完成了通往1、2号陵游览道路及管理中心建设;2014年12月,一座部队老营区拆迁工作顺利展开,拆迁、回填、修复面积8万余平方米。

“随着申遗区范围内人为建筑逐渐被拆除,文物遗址的完整性将进一步突出,也更有利于今后西夏陵的文物保护。”周伟说。

据了解,坐落在西夏陵景区最南端的1、2号帝陵已于去年9月向游客开放,它们与已经开放的3号陵、博物馆等景点相互补充,吸引了更多学者、游客到此考察旅游。“根据申遗规划,我们还将陆续迁建博物馆,建设遗址公园,开放更多的帝陵,让游客能够在这里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上短暂而精彩的西夏王朝。”周伟说。

认识西夏陵,离不开他们

守住西夏文化的根脉,让它面对自然时光打磨时仍光彩熠熠,更要让它的文化温度亘古流淌。这不单纯是宁夏百万儿女的大任,更是中华民族的大任。在担起文化传承大任的时候,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展示并阐释着西夏文化的精髓,让西夏文化通过市场化运作重现光辉。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走进这片王陵,努力把它的求同存异的文明精神默默传承。

西夏博物馆

装着西夏文化秘密的万花筒

温涛,1997年进入西夏博物馆担任文物保管员。

20年过去,不爱说话的温涛跟年轻时候一样,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了那些不会说话的文物上。

陈旧的文物储藏室里,每件文物都有一个故事。“这是1998年出土的西夏文残碑,碑边的彩绘刻有龙纹,证明当时西夏国已经吸收了中原的先进文化;这是白釉剔刻花牡丹纹罐,这个罐子距现在有1000多年历史,牡丹纹和中原文化一样,是贵族的象征……”每件文物的过往,在温涛心里都有本账。在他的办公室里,高高低低落满了西夏学书籍。在做好文物保管工作的同时,温涛不忘研习西夏文化,为的是更多地读懂这些文物。

西夏博物馆建成于1998年,是全国第一座以西夏陵园为背景、全面系统介绍西夏历史的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西夏文物收藏最为集中的博物馆。馆藏文物83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3件,二级文物154件,三级文物347多件,种类有建筑构件、残碑、钱币、瓷器、陶器、铁器、玉器、竹木雕、唐卡绢画等,展出文物展品700余件。温涛陪伴了20年的西夏博物馆,接待了无数国内外游客。西夏时期的冶铁、印刷、制瓷、制盐技术,被编成故事传承海内外。

11月10日,为了保住陵区整体历史风貌和参观视廊,西夏博物馆顶端的一部分构筑物被拆除了。按照计划,明年西夏博物馆将迁到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范围以外,也就是110国道以东。游客们乘坐观光车通过地下隧道,趁着听西夏故事的功夫就能到达陵区参观。那时,温涛和同事们会有更加宽敞的文物储存库房,恒温恒湿柜会让竹木雕、绢画等特殊文物拥有更长的寿命。

西夏博物馆馆长师培轶说:“新博物馆会展出更多文物展品,西夏语音朗读系统体验可以引导游客们念西夏文……”曾经那些流失海外的西夏文献文物也将以新的形势展出,让埋藏在陵墓的古老文物、陈列在荒原的大面积遗产和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成为传承不息的经典。

陵园遗址

撬起特色旅游金矿

“我在台湾的庙里也见到过这样的建筑!” 11月24日,24位台湾高校师生组成的“华夏文明·薪火相传”宁夏游学之旅参访团走进了西夏陵,看到陵园出土的妙音鸟和龙头样的琉璃套兽,学生们不禁感慨。

同一文化根脉,让这些远从千里之外寻根的学子们激动不已。“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系列活动已经是第四次走进西夏陵。

据统计,自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来,西夏陵已累计接待游客313.04万人。截至11月30日,西夏陵2017年度接待游客人数累计达41.42万人,旅游收入1814.46万元。在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步伐中,依靠西夏文化特色,西夏陵已先后开放1、2、3号帝陵,1、2号陵的旅游道路已使陵区形成了完整的旅游通道网。

2016年3月,《西夏陵展示利用工程设计方案》正式获批。按照方案,西夏陵将以全新的方法和布局展示遗址。

如今,1、2号陵设置了单独的文物展览室,象征陵主身份和政绩的文物陈列让游客可以全方位了西夏历史。未来,所有陵园都将建设文物展览室,单独展示西夏帝王陵墓的建筑文化和丧葬制度。多媒体、大型西夏浮雕、创作油画、艺术场景等多种展示手段都将应用于西夏文化展示中。

按照西夏陵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4、5、6号陵园将在不久的将来相继开放。新修的参观路已经将6号陵和3号陵联通,陵园内旅游道路总长已达14公里。明年,游客乘坐观光车穿过地下通道,沿参观路就可看到6号陵。考古专家们的发掘现场展示、遗产环境的全景呈现、文物视频播放,将全方位、多视觉呈现神秘西夏的容颜。届时,西夏陵将逐一安装遗址解释说明牌、全景解说牌、微缩模型、场景复原说明牌等展示标识,陵园格局、周边环境将得到更为全面的展示。

未来两年,陵园展示区将展示枣树、青海云杉、杜松、白刺、油蒿等植被。从考古遗址本体的展示、到历史环境风貌展示,将最大限度地送给游客一个真实的西夏。

推介展示

让世界认识西夏陵

“他与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巩义市宋陵规模相当,他是丝绸之路上消失的神秘王国,他的文字被后人形容为‘天书’,认识的人寥寥无几。他就是被成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陵,在贺兰山脚下,神秘西夏等待您的到来!’”12月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的“冬游宁夏·享受阳光”主题推介活动上,银川西夏陵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营销部营销人员尚玺向台下一众浙商展示着西夏陵的风姿,人们不禁为金戈铁马背景下的帝王陵、雄浑大漠中的力士碑座感叹。

推介活动期间,西夏陵景区开发的莲花纹、牡丹纹化妆镜被免费赠送给了浙江的游客。浙江之声、杭州之声的广播节目中,西夏陵的声音让人们不禁将目光投向了贺兰山脚下这片神秘的帝陵。

近年来,在区市两级政府的支持下,西夏陵不仅在国内开展推介,还将西夏文化宋到了中东、北欧、韩国、美国等国际展会现场。银川西夏陵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开发的明信片、书签、手机壳、冰箱贴、钥匙扣、汽车摇头摆件等文创产品,将西夏文化的妙音鸟、力士碑座、帝王陵、西夏文木活字印刷作品、西夏文书法等元素送到了世界各地。

2016年5月,“美丽中国、神奇宁夏”旅游推介会在开罗举行,西夏陵区与金字塔景区签订了友好兄弟景区备忘录。东西方金字塔隔山望海亦能牵手,不是一种偶然。

一直致力于西夏学考古研究的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夏人在建国前就控制着丝绸之路的东段,掌握了东西方贸易的主动权,还曾派军队保护来往商旅、保护道路并开辟新的线路。西夏文化在丝绸之路文化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创造的财富是世界的。在学术研究领域,对西夏文化的研究早已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财富。”


综合来源:爱世界遗产、人民日报海外版、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 

转自文博圈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