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1.6-1.12)
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召开
1月5日至6日,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一年来,全国文物系统履职尽责、奋发有为,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会议强调,2024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保护第一,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树立“大考古”思路,深化文明历史研究与阐释传播,坚持有效利用,加强博物馆建设管理,秉持开放包容,扩大文物古迹保护修复交流合作,强化宏观管理,统筹推进各项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宣传传播,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会上,为第一批6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授牌。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负责同志就重点工作进行交流发言。
宝云阁铜窗芯捐赠暨划拨入藏仪式举办
1月10日,国家文物局举办宝云阁铜窗芯捐赠暨划拨入藏仪式,捐赠人李檑、李阳、张珏向国家文物局捐赠宝云阁铜窗芯一页,经划拨正式入藏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这是继1993年、1995年国家文物局两次促成宝云阁铜窗、铜窗芯重新入藏颐和园后的又一捐赠义举,对于恢复宝云阁文物建筑完整面貌、丰富颐和园馆藏文物体系、激发社会公众关心支持文物博物馆事业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故宫博物院开年三大展览开幕
近日,故宫博物院联合伊朗国家博物馆,伊朗文化遗产、旅游和手工艺部,沙特阿拉伯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等机构,共同推出“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和“埃尔奥拉——阿拉伯半岛的奇迹绿洲展”。三大展览以精美的文物串联起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明,呈现不同文化悠久璀璨的历史,展现人类文明交流的源远流长,以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华章。
北京
2023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落幕
1月7日,2023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302件(位)作品或选手获奖。大赛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办,设创意中轴、数字中轴等五大赛道,辐射近30万人次,00后和10后群体占比80.69%,凸显出新生代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首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名单、首批北京中轴线基金会公益形象代言人名单同期揭晓,监督员汇聚街道、博物馆、数字科技、学校教育等各行业领域代表,将为各文物保护部门在专业监督管理服务方面提供有益补充。
《北京市历史建筑规划管理工作规程(试行)》发布实施
近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印发《北京市历史建筑规划管理工作规程(试行)》。《规程》将历史建筑分为合院式建筑、近现代公共建筑、工业遗产、居住小区和其他建筑5种类型,划分“日常保养”“维护修缮”“原址复建”“迁移”“拆除”等5类行为,明确相应的保护要求和审批流程,避免因界限模糊而造成“建设性破坏”。《规程》明确,要根据历史建筑的特点,区分保护部分和更新部分,避免一刀切,有效推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涉及维护修缮和原址复建的,应当最大程度地保护其真实性。
河北
河北省考古研究院举办2023考古成果交流会
1月11日至12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3年考古成果交流会在石家庄举行。会议由河北省文物局指导,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全省21个考古项目和2个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进行汇报展示,与会专家学者对2023年度河北最新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和文物保护业务等进行交流探讨。“2023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同期揭晓,分别为阳原新庙庄遗址、尚义四台遗址、宣化郑家沟遗址及周边红山文化时期积石冢群、武安赵窑遗址、涞水富位遗址、临漳邺城遗址东魏北齐宫城区考古发现。
福建
司法助力福建涉台文物保护
1月8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福建法院“十大执行案件”的评选情况,其中包括“某村委会等与蔡某某等人文物保护房产执行案”,涉及“清末台湾抗日英雄简大狮蒙难处”。执行法院将“执行110”快速响应、涉台文物多元解纷、族亲文化宣教机制深度融合,仅历时14天就将被非法占用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涉台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简氏侨馆”腾空交付,同时延伸司法服务协调后期文物维护修缮。这是福建高效执行能动司法,助力涉台文物保护的一个缩影。
湖北
2023年度湖北文物十大事件公布
1月12日,湖北省揭晓“2023年度湖北文物十大事件”。本次活动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指导、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办,通过对行业重要新闻、会议、活动等大事件进行盘点梳理,综合重要性、传播度和影响力等维度,结合网络投票产生评选结果,包括“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湖北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首部《湖北文物年鉴》出版发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在汉召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湖北红安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等。
湖北90家博物馆藏古籍约15.6万册
1月8日,湖北省博物馆2023年度业务成果汇报会举办,披露全省博物馆古籍保护利用工作专题调研相关情况,并对如何抓住机遇,突出特色,系统谋划推动古籍工作进行探讨。专项调研显示,全省收藏古籍的博物馆有90家,入藏古籍总量达155632册,具有五个突出特点:分布广泛、藏量集中、价值突出、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湖北省博物馆积极申报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从中长期谋划打造“1+4+N”模式,构建头雁引领、骨干支撑、省域覆盖、荆楚特色突出的全省博物馆古籍事业发展新格局。
湖南
湖南博物院开放马王堆文物数字资源
1月8日,湖南博物院品牌及马王堆数字资源库授权签约会暨“数字汉生活”IP品牌启动仪式在长沙举行。湖南博物院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核心资源,面向湖南省高等院校及省内12家企业免费开放“湖南博物院品牌”和“马王堆数字资源库”双授权,通过数据开源,让湖南博物院品牌及马王堆文化遗产赋能各产业,带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市场新升级,焕发新活力。活动现场启动“数字汉生活”IP品牌,探索数字博物馆建设、数字资产赋能文化产业新路径。
贵州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调查、整理与利用研究》报告发布
日前,《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调查、整理与利用研究》报告发布。2022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贵州省文物局联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在对红色文化资源、革命文物、长征文物等概念进行系统区分的基础上,总结重要的相关资源普查和调查情况,梳理贵州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涉及的红色革命文物资源等,全面系统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数量、分布、级别以及保存状况、保护利用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科学保护、有效利用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对策建议。
青海
青海省文物局挂牌
1月9日,青海省文物局举办挂牌仪式。青海文物工作者将以此为契机,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统筹谋划、科学决策,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努力推动新时代全省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贡献更多力量。
新疆
83件(套)文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重现昔日风采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3个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现场验收,分别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三期)”“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馆藏佛教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克拉玛依市文博院藏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包含来自吐鲁番、喀什、克拉玛依的83件(套)文物,主要为纸质文书、佛教造像和革命文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将继续提升文物科技保护水平,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和传播能力,推出相关修复成果展及科研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