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经补史 考古百年

2022-01-12 18:00:00 点击数:371

□ 本报记者 张稚丹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1月12日   第 07 版)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被摆成“100”字样

“何以中国?应有边疆。不能只见中原不见边疆。有记载的清朝版图超1300万平方公里,北宋多大?280万(平方公里),南宋200万(平方公里),明朝实控疆域也就350万(平方公里)。”近日举办的《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出版座谈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的发言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施劲松的话语把人的思绪带得更远:“从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各地文化在保持自身发展特点和文化面貌的同时,开始与近邻区域建立联系,开展互动与交流。此后以不同方式先后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像最终汇入秦汉文明的宝墩文化、三星堆-金沙文化、巴蜀文化等四川区域性文化,极大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只有将区域文化放入整个中华文明的版图中,将历史发展的多条线索交织融合,我们才可能对完整的历史形成认识。”

2021年11月出版发行的《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由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倡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主编,组织、调动了全国甚至海外的科研力量,276位专家学者克服了疫情期难以到单位或图书馆查资料的困难,共同撰写完成。这部917万字的巨著,是对中国考古学百年诞辰的献礼。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并非简单笼统的概述,而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总结的巨著,它涵盖的时代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内容从考古发现、专题研究,到考古学的各个分支和领域。四大部分200多个专题,客观全面地展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以来的实践经验积累、研究方法和理论的不断创新、理论架构的逐渐形成、历史认知日益完善的过程。

宋代的金石学也是考古学。但通过考古学方法探索未知历史的中国现代考古学,发端于1921年发现仰韶文化。如今,考古已经成为大众感兴趣的一门学科,2021年3月的三星堆“上新”,12月的汉文帝“霸陵”确认,都引起广泛围观。

考古最重要的价值还在其“证经补史”之功:百年来,一年年的新发现、一代代考古工作者不断的发掘和研究,用地下考古材料印证着文献记载,补充着古史的缺失,为中国史前史的建立和中国历史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不断形塑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拓展着人们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考古事业。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介绍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中国考古学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文物考古工作成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中国工程、石窟寺考古、考古遗址公园被明确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纲要,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升到国家层面。考古队伍建设得到有力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机构的编制大幅提升,全国10个文物大省的考古机构编制增加到180人,其余省和重要城市的考古研究机构明确要求不少于90人。

今天,中国现代考古学走完了100年光辉历程,站在新的起点。相信下一个百年,我们拥有的不仅是考古发现的繁荣,还有更多考古学术的繁荣。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9:00(18: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