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渤海红 | 第三期:孙清野烈士用过的饭锅

2024-08-20 17:14:00 点击数:21477

《云“游”渤海红》系列通过结合“筚路蓝缕—渤海革命老区抗日战争纪实展”,深入挖掘渤海区革命文物和英雄人物背后的故事与您相约云端,一同触摸那段不曾忘却的历史,感受渤海革命老区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战精神。

微信图片_20240826145657.jpg

饭锅,直径25cm,铝制,是抗战时期阳信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烈士孙清野同志曾用于做饭的锅。孙清野原名孙泉祥,曾化名李凤山,1919年2月29日出生于阳信县阳信镇小孙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刚满7岁时,父亲就把他送入了邻村读私塾。1933年,孙清野在阳信城维新高小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惠民乡师。期间,在乡师地下党的影响下,他认真学习了部分马列主义书籍和革命报刊,1937年8月,由马霄鹏、刘洪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配合全国各大中学校的抗日救亡运动,孙清野受党的指示,组织学生,宣传抗日。为此,他与好友高小木等人秘密组织了一个抗日救国宣传小组。宣传小组的主要活动是印制、张贴、散发传单,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七·七”事变以后,日军沿津浦路南下,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937年12月,日军铁蹄踏入阳信。上级党指示:“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农村中去,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清野同志也深知光靠宣传是打不垮日军的,非得有自己的武装才行。于是几经辗转成立了30余人的“鲁北抗日游击队”。在清野同志的影响下,又于1939年组织了70多人的武装,叫惠阳支队。活动于洋湖一带,是阳信县我党领导的最早的抗日武装。

1942年冬天,孙清野通过朋友的关系,不但做通了山东国民党第五旅特务营营长孙玉斋的工作,还把他接到抗日根据地学习。同时,他把抗日游击队的一个班插进了特务营里,通过做其思想改造工作,很快使这个营变成了抗日同盟军。

微信图片_20240826150010.jpg

1943年腊月,铁营洼大扫荡后,我党政军遭受严重损失。上级党组织指示阳信、庆云的部分县、区干部和战士四十五人改编成“阳信武工队”。由孙清野、于重远分任正副政委,韩华挺任队长。他们昼伏夜袭,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迂回辗转。正月初二下半夜,孙清野带领武工队悄悄开进庆云县王高村。由于汉奸家属告密,天近拂晓,二百多个日伪军摸进了王高村,将武工队包围了,孙清野沉着地指挥着部队突围。当他带领部分战士冲出重围来到村外时,发现还有一个小队在村子里没冲出来。孙清野立即带领着一个班杀进村里,经过一阵激战,清野同志不幸大腿中弹,通讯员于佃元背着他跑了几十步远,日伪军的骑兵追了上来。孙清野伏在一坟旁,打倒了冲在前边的日伪军,哪知一阵机枪打来,他头部中弹牺牲了。

战斗结束了,村里的群众与同志们,泣不成声,掩埋了孙清野烈士的遗体。孙清野烈士虽然在世上只度过了二十五个春秋,但他那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却永远屹立在人民的心中。

供稿 | 阳信县博物馆

编辑 | 刘玲超

审核 | 张玉

终审 | 赵雷军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9:00(18: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