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月 | 云“游”渤海红——阎登三烈士的手枪

2024-08-14 17:11:00 点击数:21160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

云“游”渤海红

微信图片_20240816155855.jpg

这把手枪是阎登三同志曾用过的,枪长24.5cm,宽15.5cm;枪套长41.2cm,宽11.5cm。现藏于阳信县文物保护中心。

阎登三(1909年2月——1942年9月) 原名阎东瀛,化名张延年、邓小舟,阳信县雷家乡(今水落坡镇)阎集村人。家庭比较富裕,从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1920年,在宋家村私塾就读。1924年,到狼丘冢上高小。1929年。考入阳信师范。在校期间,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阅读了一些传播革命真理的书籍,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1932年,在阳信师范毕业,抱着“启发民智,教育救国”的心情到银高村教书。他经常给学生讲时事,揭露国民党政府祸国殃民的罪行,教育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抗日救国。1933年,他组织村中青壮年,自制土枪、土炮和土炸弹,练枪舞刀。在他的热心操办下,乡亲们都齐心,就连他的父亲也参加了习武的行列。193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微信图片_20240816155900.jpg

(来源于网络)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党的指示,以开药铺为掩护,与王洪生、候振义组成了党的地下交通站。他以买药材和走亲访友为名,开展党的工作。首先,在阎集、商家店、蒋家、梁家一带发展党员,建立起党的组织。接着,又在劳店、水落坡一带,建立起党的组织和联络站,革命火种很快撒遍阳信大地。到1938年年底,全县已发展了97名党员,建立了17个党支部,22个党小组。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建立了(无)棣、阳(信)、沾(化)三县工委,他任政治部主任。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建立了中共阳信县委,他任县委委员。当时,敌情复杂,任务艰巨,来往过路的同志不断,吃饭、住宿以及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全由他筹措。1939年,参与创建了阳信县抗日政府和抗日武装。

1941年2月,调任中共庆云县委书记。到庆云后,以教员的公开身份作掩护,秘密进行抗战的发动工作。他不畏艰险,深入城乡,积极组织抗日武装。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组建了庆云县大队,由他兼任县大队政委。他带领县大队经常出其不意地打击鬼子和汉奸,鼓舞了全县军民的抗日热情。同年7月,他配合湘江支队第八团到韩家桥去争取一个武装道会门,使这个道会门接受了我军整编,走上了抗日道路。

1942年9月,阎登三带领11人的短枪队,到杨和尚寺区前段村开展工作,召开了100多人参加的大会,因为有人向日军告密,遭敌围困,阎登三和短枪队的全体队员壮烈牺牲。当群众找到他的尸体时,他手里还紧握着手枪。群众以最好的柏木棺材收殓了他的遗体,并妥善安葬。后移入阳信县烈士陵园。

为了悼念他,有人写了这样一首挽诗“古城阳信出英雄,英雄最属阎东瀛。卫国为民捐身躯,光辉一生垂汗青”。

供稿|阳信县博物馆(王新刚)

编辑|刘玲超

审核|张玉

终审|赵雷军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9:00(18: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