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博物馆与滨州学院人文学院研学(二)
5月25日,滨州市博物馆与滨州学院人文学院组织第二次联合研学活动。学生们先后来到济南章丘龙山文化博物馆(城子崖遗址博物馆)、章丘区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进行研学。
早上,大家一同驱车到达了济南章丘龙山文化博物馆,一下车同学们就被博物馆门口大大的陶鬶模型所吸引。鬶是山东龙山文化的典型器之一,起源于大汶口文化中期,盛行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器身形态从侧面看像一只振翅欲飞的鸟,是山东原著居民东夷人以鸟为图腾的重要物证。在博物馆内,一进门首先穿过一道“时光走廊”。走廊采取年代阶梯的形式,展示的是后李文化到秦汉(距今8500--1800年)的文化变革,充满历史气息,真正的“一步千年”。在走廊的两边展出的是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物。当踏上走廊时,大家感觉好像真的在跨越时空,而两旁的文物则像是一本阐释历史变迁的书籍,神秘而又厚重。龙山文化博物馆徐霞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整个博物馆的建筑是一只鸟的形态,其创意来源同样是因为东夷人以鸟为图腾。通过场馆内各种场景的复原和器物的展示,大家置身其中,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山东历史特别是龙山文化发展的脉络。
离开龙山文化博物馆,大家又一起来到了章丘区博物馆。博物馆内重点展示了危山汉墓、洛庄汉墓和焦家遗址等出土的珍贵 文物。大家被馆内丰富的展品而感到十分震撼。其中危山汉墓出土的兵马俑为世界第三,虽然没有到西安看到秦始皇的兵马俑,但通过这次参观大家也深刻感受到了兵马俑“千人千面”的气势。洛庄汉墓的青铜器和焦家遗址出土的玉器亦是异彩纷呈,深深吸引了学生们的眼光。
研学的最后一站是山东省博物馆。在张卡老师的带领下,大家首先参观了三层的“考古山东”展。本展览共分为“话说考古”和“考古成果”两部分。“话说考古”展厅采取场景模拟和互动方式,系统、生动地展示了考古学的方式方法和基础理论;“考古成果”展厅通过回顾历年来山东地区重大考古成果来展示山东考古三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接着,大家来到二层的“山东历史文化展”。该展览共分为“史前”“夏商周”“秦汉至明清”三个展厅,将山东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讲述到明清时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山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在这三个展厅中,大家还看到了山东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中的红陶兽形壶、蛋壳黑陶杯、亚丑钺、甲骨文、《孙子兵法》竹简、《孙膑兵法》竹简、鲁国大玉璧等。
最后,在一楼的佛造像艺术展厅,同学们见到了“蝉冠菩萨像”。蝉冠菩萨像1976年出土于滨州博兴县著名的龙华寺遗址,1994年7月初被盗,后流转到英国文物市场,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馆(MIHO MUSEUM)花费巨资购得,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后来,在国际诸方友人的协助下,中、日双方经过多回合的谈判,终于在2001年4月达成协议,并正式签署备忘录,确定2007年底在美秀博物馆创立10周纪年之际日方将这尊稀世珍宝无偿捐还给中国山东。
博物馆集中展现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精髓,既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了齐鲁大地的历史沿革,又深入探索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内在特征。同学们一边参观一边讨论,都感到受益匪浅,很多同学更是深深喜欢上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