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雄关漫道长征路,砥砺前行践初心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胜利已经85年了,但长征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第172期精彩开讲
5月30日14:30,山东财经大学李永刚教授受邀走进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在滨州市文化馆104数字报告厅为大家带来了精彩讲座——《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本次活动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滨州市文化馆、滨州市图书馆、滨州市博物馆承办,滨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山东崇广文化协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的长征精神,正在指引着一代代人,走出他们自己的长征路,中国今天的进步与发展,谱写着新时代的伟大长征精神。”李老师在开场中激动地说道。
山东财经大学李永刚教授正在为大家带来精彩讲座
公元1000年至2000年间,中国的三个事件被世界认为具有巨大影响,成为人类历史中的100个重要事件,分别是:火药,成吉思汗,还有长征!什么是长征?长征途中的事迹展现了怎样的精神?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接下来,李老师从“长征”一词入手,为我们一一道来。
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大凉山冕宁地区彝民区,红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在成立冕宁县革委会大会上,朱德讲话中又提到“长征”一词,这是最早见到使用“长征”一词。
认真聆听的观众
李老师表示,今天我们所说的长征,已经不是单指中央红军的长征,而是指由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起点出发,纵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湖北、河南、陕西、青海、宁夏等省,行程数万里,涉过数十条大江、大河,翻越数座终年积雪的雪山,穿越人迹罕至的草地,通过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区,进行了大小战役、战斗近六百次,攻占县城一百余座,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最终会师陕北,完成了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大西北的伟大战略转移和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战略远征。
绝处逢生,凭的是什么?革命胜利,靠的是什么?继续前进,需要的是什么?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理想、意志、行动和生命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李老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的讲话,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鲜活的长征画面:用手将肠子塞回腹部的女红军石磨玉;雪山牺牲时手中紧握一块银元与党员证的刘志海;被敌人俘获后,断肠明志、慷慨就义的陈树湘……
聚精会神的观众
历史虽已远去,记忆依然鲜活。“雪皑皑,夜茫茫……革命理想高于天,高于天”,伴随着李老师慷慨激昂的歌声,一幕幕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迹浮现在大家眼前,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这种迸发出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的伟大精神,李老师将其与新时代相结合得出:坚定信念、坚持正义是长征精神的核心;不怕牺牲、敢于拼搏是长征精神的品质;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是长征精神的精髓;团结民主、顾全大局是长征精神的要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长征精神的宗旨。
认真做笔记的观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李老师将长征精神赋予的时代价值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1、长征精神为党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2、长征精神为文化自信提供历史积淀
3、长征精神为理想信念提供信仰支撑
4、长征精神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指引
5、长征精神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宝藏
6、长征精神对旅游文学影视影响深远
长征精神,历久弥新;长征之路,没有终点。最后,李老师以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作为结束语,带领全场观众起立朗诵,勉励我们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本次活动在掌声中缓缓落下帷幕,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