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活动 | 解读汉字六书 感受华夏智慧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载体,每个汉字都蕴含着华夏丰富而深邃的思辨。
1月9日上午9:00,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滨州市博物馆承办的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之黄河文化讲堂第一百四十一期在滨州市博物馆四楼多功能报告厅如约开讲。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杨加深教授走进活动现场,为大家带来了精彩讲座——《汉字六书》。
本场讲座,杨教授从“六书”的概念入手,围绕古汉语文字的形体结构,深入阐释了“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字”“转注”等文字的特点与意义。
1、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2、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
3、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4、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5、形声字: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6、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老考是也。
常见的大多数汉字属于象形字,它们都是独立的字体。比如:日、月、水、火、山、田、口、门、马、牛、羊等,象形字更接近物象的本来造型。
杨教授表示,虽然象形字看起来很直观,看到文字就能领会含义,但是象形字有不少局限性,无法表述抽象的东西。这与汉语中庞大的实词和虚词系统的要求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由表形进入了表意,由具象变成了抽象,于是就产生了其它的造字方法。
整场讲座,杨教授以深厚的学识和风趣的语言,通过讲解大量的古汉语文字结构,引领现场观众一同探索汉字的奥秘。面对小朋友们的大胆猜测与提问,杨教授都予以积极回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讲座在观众的掌声中缓缓落下帷幕,中国的汉字好比一个万花筒,虽只从一个窗口看去,但只要稍加转动,便得以窥见各具风采的中国文化,而这也正是中国汉字之奥义和无穷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