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活动 | 黄河万古流

2020-12-06 16:07:00 点击数:787

寒冷的清晨,并未阻挡观众前来听课的步伐。群星剧场外排起了长队,等待抽奖。



12月5日9:00,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葛剑雄教授应邀走进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为大家带来了精彩讲座——《黄河文明》。



黄河,干流全长5687千米,在中国位居第二,世界第五。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面积81.31万平方千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在山东入海。


讲座一开始,葛先生从中华文明的发展视角审视黄河,从历史和地理两个方向梳理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讲述了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他为我们列举到: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两河流域孕育了巴比伦文明,而世界流量位居第一的亚马逊河却并无文明的踪影……并不是所有的大江大河都可以孕育出文明,葛先生说道。

 


接下来,葛先生详细论述河流影响人类文明的因素,从利用水的便利程度、流域的气候,到流域的地形地貌、土地等级资源,再到河口的位置、与其他河流其他文明的距离……旁征博引,贯通古今。葛教授表示,黄河源远流长,一方面它是中华文明长期发展变化的优势,维持了中华文明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而另一方面也导致我们的长期封闭,自给自足,缺少开拓精神。

 

紧接着,葛先生进一步阐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5800年前后,黄河(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长江中下游(浙江余姚良渚)、西辽河(辽宁牛梁河)出现文明起源迹象,5300年以来各地陆续进入文明阶段。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河南偃师二里头),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葛先生说到,我们以开放的眼光,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例如: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技术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被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我们民族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可利用的新文化。

 

现场观众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了初步了解之后,不难发现,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流域的关键之处。


我们的国家“中国”二字的由来就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商、周的都城,统一时期的政治中心:咸阳、长安、洛阳、开封、大都、北京等等都在北方。这一带曾经是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早期的中国历史都离不开黄河流域。历史上黄河儿女的南迁移民将文化传播至南方直至全国。所以大多数人口的根都要追溯到黄河流域。


华夏子孙曾经迁入匈奴、乌桓、鲜卑、河西;唐末五代迁入契丹、渤海;蒙元时期西迁;闯关东、走西口……华夏儿女的迁移为边疆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葛先生随后阐述道:”华夏(诸夏)的形成是夏、商、周人的融合,夏(华)与夷、戎、狄的融合,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融合塑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熔炉”。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哺育了我们,它滋养了我们,它延续了我们。然而,黄河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黄河流经世界最大、最厚黄土高原和黄土冲积形成的大平原,中游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是泥沙主要来源;下游经平原,泥沙淤积,形成悬河;决口频繁,下游多次大幅度改道;人为开采加剧灾害。



随后,葛先生将黄河文明的兴衰状况一一说来:


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导致黄河流域气温降低,而长江流域气候温和更加适合人类居住,长江文明自此兴起,黄河流域则相对衰落。黄河每一次的改道都会破坏大片的农田、人口外迁将黄河流域的人才都带走了……


我们怎样看待黄河文明?未来的黄河文明还能复兴吗?葛先生问。

70年来黄河安流、中游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成功、全流域综合开发和环境保护、新技术、新产业、新资源的兴起利用……现如今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定会促进黄河文明的全面复兴。



葛先生在最后总结道:“相信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展望黄河文明美好的明天,新技术新产业等的兴起也将会助力我们的复兴梦”。


葛先生用两个小时给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厚重的历史教育课、一堂内容丰富的地理知识课,更带来了一堂弘扬和传承黄河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理论课。



葛先生渊博的学识、生动的讲谈、巧妙的思辨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在座的听众大呼过瘾,意犹未尽。讲座最后,在滨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黄德劲的主持下,场面十分热烈。葛先生一口气回答了“气候变暖”“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一带一路”等五个观众提出的问题。三个小时的时间,黄河与中华文明,如此复杂困难的课题,被75岁的葛先生讲述得丝丝入扣、势如破竹,让观众们受益匪浅。讲座在大家的阵阵掌声中完美落下帷幕!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9:00(18: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