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活动 | 中国智慧 和而不同

2020-11-21 20:00:00 点击数:382



11月21日上午9:00,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教授受邀走进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在滨州市文化馆群星剧场为大家带来了精彩讲座——《中国智慧》。


开场,王老师首先反思了五四运动以来我国主流思想界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他表示五四以来我们对于传统的批判源自于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误解,实际上我们当时的落后,不是“文化的落后”。而是中国三千年来的农业文明落后于西方工业化文明,根本没有“文化落后”的问题。



接下来,王老师从“宗教”“战争”“智慧”等三个方面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分享了他在多年研究中得出的对于中国文化与中国智慧的思考,深入浅出地带领大家一起感受了中国智慧。


王老师说,周武王伐纣时,提出一个概念,即“替天行道”。“你对道德不尊敬,对百姓不保护,所以要替天行道,灭掉你。说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皇天没有亲人的概念,只要你有德就可以得到帮助。你是好人,老天也会帮你。中国文化在三千年前就有一个巨大的‘道’的概念,作为中流砥柱。”

“道可道,非常道。”道不能用语言说清楚,能说清楚也就不能称之为“道”了。道是万物之本,道无处不在,道是规律,是道德。那么“器”是什么呢?“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是具体的可描述的东西,也称之为“术”,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两者关系一定是“道在器中,以道御器”。


对于战争,东西方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克劳斯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此,为什么有人说西方人好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认为上帝授予他们一项权力,就是要通过战争让人们接受他们所谓的民族自由。



中国文化对战争的认识非常深刻,有很多文献都有记载。《孙子兵法》开篇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说明了中国对“兵”,也就是对战争的观点,那就是是“大事”,是“道”,是不可轻易为之的。


其次,中国文化认为战争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说到战争,中国第一个反对。孟子提出正义战争的方法,“征者上伐下也”,意思是说,打仗的人要遵守一个次序,由上伐下,一定要遵守周天子的指示,因为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一定要听他的。



中国文化在战争上是有伦理道德、伦理意义和伦理操守的,而不是无限战争,更不会在战争中过度使用武器。《孙子兵法》里说得很清楚,“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好的方式是用谋略解决,这可以节省国用。其次,伐交,就是用同盟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其次伐兵,其下才是攻城,才是用战争的方式,消灭一个国家。


所以《孙子兵法》,不只有讲兵法,它更多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围师必缺”,把一个军队围起来,必须要留一个缺口,当你给他逃亡机会的时候,他就不会跟你做拼死的决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战术,体现的是高尚的人本主义精神。所以,我们对敌人更多地用仁义的方式解决,而不是用武力的方法解决。


 

王老师认为,西方是二分法,是二元对立,中国是一元论的整体观。庞朴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一分为三。即“叩其两端而执其中”。“叩”的意思就是研究问题,“两端”是指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当我们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的时候,要持中。这个“中”也不是平时理解的50%的概念,或者“中心”的“中”。“君子而时中,小人而反中”的道理,把“中”定义为“时中”,“时中”就是说是变动的。


王老师通过“娶而不告”VS“告而不娶”“男女授受不亲”VS“嫂溺”等几个小故事详细讲解了中国的传统是“一分为三”。



“和”是中国哲学里面特别重要的一个概念,他强调的是多元化、多样性。关于“和”,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有过辩论,孔子主张贵和,墨子主张尚同。就在那个时候发生了一个影响非常大的辩论,叫做“和同之辩”,不仅是孔子和墨子之间的辩论,已经变成了春秋时代所有人的大辩论。



王老师还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齐国有一个第四代的国王叫景公,他有一个最好的大臣叫据(梁丘据),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这个家伙会拍马屁,投其所好,所以景公就很喜欢他。景公问晏子,我和我最喜欢的这个大臣之间的关系,是和还是同?晏子回答说,你们俩是同而不是和。景公问什么是同?晏子答,同就是君说是,臣就说是,君说否,臣就说否。景公就问那什么是“和”呢?晏子回答,和就是君说是,臣是可以否定,如果臣说了否,臣不赞同的事,做领导是不是要吸收民众的意见呢,不是,因为你是君,你是主导全局的,要坚持你的主导性,你还说是。


“和”一定是强调多元化、多样性的,“同”一定是说同质化、一致性的,这个“和同之辩”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非常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新的事物,同质的东西放在一起就难以继续、长远发展了。



王老师提到了张载被后世传颂的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先生的“四句教”可是很少人知道张载他还有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一切事物都不可孤立地走向极端,所谓“仇必和而解”。而最可取的办法,仍然是“和”,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王老师最后总结到,我们面对这个多元的世界,要追寻理性思维之光,重新建立文化自觉,让中华民族走向和平的未来,为世界贡献中国的智慧。


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王老师通过深厚的学识与风趣的语言赢得了观众一阵阵掌声,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第一百二十九期缓缓落下帷幕。



谈笑有鸿儒,学而时习之。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秉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致力于打造成一个文化传播、交流、提升的文化殿堂。讲堂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滨州市文化馆、滨州市图书馆、滨州市博物馆承办,滨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山东崇广文化协办。更多精彩请及时关注微信公众号的相关信息。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9:00(18: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