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活动 | 《孙子兵法》,大声读出来!

2020-11-08 15:00:00 点击数:79


11月7日9:00,滨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海波应邀走进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为大家带来了精彩讲座——《<孙子兵法>的语言魅力》。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讲座开始,范老师首先带领大家朗读了《计篇》。



“《孙子兵法》从语言表达上来讲,其语言之流畅,结构之严谨,思想之深刻,韵律节奏之显明,都足以称得上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范老师认为,《孙子兵法》的语言魅力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高度精炼

二、深入浅出

三、丰富生动

四、朗朗上口




首先是高度精炼。


标题精炼。《孙子兵法》十三篇题目都不超过三个字,例如《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无论相较于如今的媒体还是古典作品,文章少于三个字的标题寥寥无几。


语句精炼。每一句话都惜字如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简短的五个字就把将领所必备的优秀品质高度概括出来。我们所熟知的诸多成语都来自《孙子兵法》,充分体现了行文的精炼。比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置之死地而后生”、“避实击虚”、“纷纷纭纭”、“混混沌沌”、“同舟共济”等等。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数词用作名词等手法的广泛运用,使得文章行文更加精炼形象。如:《谋攻篇》里“全国为上”中的“全”,就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整个降服”的意思,笔墨节省,但意思表达仍十分充分。



“《孙子兵法》虽然只有短暂的6000余字,最长的《九地篇》1200余字,最短的《火攻篇》346字,但是这简短的十三篇文章却都从不同角度清晰地表达出了孙子的战略思想和战争布局等相关论点”文章的精炼,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


深入浅出,是《孙子兵法》的第二大特点。


口语表达,通俗易懂。“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深奥的道理用比较浅显的话语表现出来,如同跟我们面对面谈心一样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准确到位。



脉络清晰,明白易懂。“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何时使用间谍,要根据实际采取不同的对策,逻辑清晰,明白如话。


辩证思维,形象易懂。《孙子兵法》中鲜明的“彼己”观点,是对立统一思想的集中体现,类似的词汇运用,俯拾皆是,充分地体现了《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将深奥的哲理形象地表达出来,令人形象易懂,回味无穷。



丰富生动是《孙子兵法》的第三个语言特点。纵观全文,其中遣词造句的修辞方式丰富多样,处处体现出高超的修辞艺术。我们常见的主要修辞方式:比喻、夸张、排比、对照、设问、反问、对偶、层递、重叠、顶针、引用、互文等都在文中得到灵活恰当的应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部队行动迅速时,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读来更加生动形象。


对于《孙子兵法》朗朗上口的语言魅力,范老师再次“现身说法”,亲自带领大家朗读“谋攻篇”与“虚实篇”。十三篇的内容,篇篇精到,语句精炼,结构严谨,思想深刻,韵律讲究,诵读起来韵味十足。现场观众都沉浸在经典的诵读声中,抑扬顿挫,乐在其中。范老师认为,朗读经典就像流水一样,要把握节奏,张弛有度,有急有缓,语速的快慢、语音的高低、语气的把握都要与文章的内容有机统一。只有大声朗读才能释放出自己的感情,只有大声朗读才能激发兴趣。范老师的这一观点也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讲座到此圆满结束。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9:00(18: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