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活动 | 九九重阳学养生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25日,上午9:00,在寥廓江天万里霜的美好秋日,在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传统文化资深讲师王明泉受邀走进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为大家带来了精彩讲座——《九九重阳话养生》,带领大家学习《黄帝内经》,学会养生。
王老师先通过地球在古代二十八星宿中的“大小”,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太渺小了。现代人的一切自大自狂,都是无知的表现。
而通过河图洛书、太极图、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王老师讲述了中国古人对天地自然的精准认识。比如天地运行到现在的庚子年,会有一些什么样的现象发生?未来又可能会如何?
古人留下的经典,是一些规律性的总结。世事万物不断变化,但逃不出这些规律。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并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应用。
对于养生,是要放在整个中华文化的理论框架中去审视的。
王老师讲到,“形而上者”指的是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用思维去认知世间万物的方式,也就是本源性的“思考”。西方称之为“哲学”,比如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中国称之为“道”,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尝试性对道的描述。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谓道就是以它自己的规律变化的,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如此宇宙万物才能生生不息,这就是所说的道。
王老师表示,本体功能的展现就是“德”,它可以是一种动态,有其运动的规律和模型。上古文化的经典《黄帝内经》《阴符经》,对德之模型都有着详细的阐述。
我们的古人认知世界是用内化的方式,而不是像现代西方科学走外化的路子,用仪器去探测。
养生也是如此。
养生首先要注意“情志”。
情志,或叫做情绪,即人的心理活动,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指出: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
处理不好情志,情绪积在哪里,哪里就可能产生病患。现在抑郁症越来越多,根本就是情志出了问题。
解决的办法,《黄帝内经》说的很明确: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做到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
恬淡虚无:保持心态平和、安闲、清净。排除名誉、地位、金钱、酒色等一切私心杂念。
精神内守:守住精气和神气,不让它外泄。
恬淡虚无才能精神内守,真气从之才能百病不侵。
随后,王老师又详细讲述了如何预防“外邪入侵”,以及“吃饭、穿衣、睡觉”的问题。养生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把自己放在天地自然之间,随其变化而变化。
春捂秋冻好过冬、换季不急换衣服、寒从脚底生等俗语,是中国老百姓总结出来的养生穿衣经验。现代养生更是提倡多吃五谷杂粮,以保证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过想要身体好,睡好觉尤其重要。刷手机,日夜颠倒,暴饮暴食……,是不可能有好身体的。
最后,王老师又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上古天真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黄帝内经》不仅仅讲的是养生,更多地讲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告诉我们真人、至人、圣人、贤人,是怎么做的。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上古之人是“不妄作”的,今时之人却是“务快其心”,怎么作怎么来。
王老师尤其讲到,真正的养生是“修心”,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定要多做好事,多做让别人和自己都快乐的善事,才能让自己获得健康与快乐。
通过王老师生动的讲解,大家都获益匪浅,纷纷表示希望未来能有系统的《黄帝内经》知识学习。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在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