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讲堂 | 认识考古,认识滨州

2020-06-07 19:01:59 点击数:75

历史是由数不胜数的个人生活组成的,他们创造的事件有时微不足道,有时又举足轻重。尽管这些个人和他们的社会已经湮没无闻,但是他们的历史却一直沉淀下来并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考古学的终极魅力就是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

——《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



6月6日,滨州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卡老师受邀走进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为大家带来了精彩讲座《考古,发现我们的过去——寻找滨州没有文字的那段历史》。本次活动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滨州市博物馆、滨州市文化馆、滨州市图书馆共同承办。



“很多人认为,滨州为退海之地,无古可考,是真的吗?”张老师一上来先抛出了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然后通过滨州市北滨城镇的茅焦台与滨州市无棣县的古贝壳堤的历史变化展开了此次讲堂的神秘之旅。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足有400多万年。”张老师通过类人猿与人类表情的有趣对比,说明人类的近亲就是大型猿类。



考古学有理论认为, 人类的起源为“走出非洲”,即人类起源于非洲,之后才迁徙到世界各地。“走出非洲”有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大约距今100万年前,由非洲向欧亚地区扩散,但中途失败。第二次是大约13万年前,由非洲向亚洲和欧洲扩散,并取代了这些地区的古老人类,成为世界各地现代人的祖先,即“夏娃”。



接下来,张老师通过出土文物,展示了北京人、许家窑人、山顶洞人和峙峪人等古人类的身体结构与生活方式,讲解了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历史发展脉络。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历史虽然发展极为缓慢,但一系列技术进步极大地改善了古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用火”和“语言”,为后来人类实现飞跃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条,多么熟悉的食品。但你见过人类早期的面条吗?”张老师的提问一时难住了现场观众。


大约4000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致使喇家遗址的先民全部遇难。在考古现场,专家发现了母亲紧紧抱住孩子,用生命保护孩子的遗骸,让人惊叹感慨。同时还有一只倒扣的红色陶碗,下面竟然是4000年前的面条。张老师表示,遗址的发现,文物的发掘,可以提供许多未知的信息,帮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食物、用品、人际关系……


我们熟知的大汶口文化中包含了不少丰富有趣的习俗。从出土的遗址中发现,古代死者有手握獐牙的习俗;不少墓葬用猪、狗随葬,而随葬品中以鼎和杯最为常见;流行拔除上颌侧门齿和头骨枕部人工变形——扁头。幽默的张老师还表示,现在我们爱吃的铁板烧和烧烤在人类历史上新石器时代就有出现。


狗是我们最好的朋友,那你知道狗是怎么产生的吗?


奥地利人康拉德·洛伦兹于1949年著《狗的家世》:原始人类意识到狼的守卫功能而主动喂食并驯化了狼,某种意义上,当人类第一次和狼主动接触时,狗就产生了。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张卡老师重点讲述了滨州的考古、文物、以及滨州在古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演变,尤其是盐业的发展。可以说,滨州人民早早地就和海洋有了亲密接触,并形成了相对发达的海洋文明。如果追溯海洋文化的历史,滨州是一定占有一席之地的。


张卡老师由此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比如“回溯没有文字的那段历史,我们对文化和科技是怎样一种本能的追求?”“滨州在世界上有哪些有影响力的发现?”……考古不断揭开人类文明的面纱,也激起了听众的浓厚兴趣。主持人与张卡老师相约,相关的考古讲座将系列地开展下去,满足大家强烈的求知欲。



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致力于打造成一个文化传播、交流、提升的文化殿堂。讲堂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滨州市博物馆、滨州市文化馆、滨州市图书馆承办,滨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山东崇广文化协办,大众网滨州频道、齐鲁网滨州频道、滨州日报、滨州网、鲁中晨报、FM104.2电台等媒体的大力支持。更多精彩讲座请及时关注微信公众号的相关信息。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9:00(18: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