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博大思政课 | 以文博为媒,育时代新人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习近平
“大思政课”之大,大在是一门社会大课、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善用“大”的资源,汇聚大的合力。博物馆是集文物征集收藏、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社会服务、旅游休闲等于一身的综合体,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文博人才资源、社会教育活动等,在“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为推动“大思政课”的建设,2024年11月26日,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携手山东航空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行思致远”2024滨州市高校文博大思政课活动,旨在通过研学体验、志愿服务、手作课堂和光影启思等课程方式,让青年学子深入了解滨州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扬老渤海革命传统,激发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PART 1——梦回春秋 · 止戈为武
孙武,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卓越军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尊称为兵圣。在滨州市博物馆的孙子文化展厅,随着讲解员的引领,学子们满怀对古代军事智慧的探求与渴望,踏入了这片知识的殿堂。入口处一尊栩栩如生的孙子雕塑——手持兵书,腰佩长剑,气宇轩昂,那威严而深邃的眼神,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通过本次“梦回春秋,止戈为武”——《孙子兵法》智启人生赋能新时代思政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学子们深入了解了兵圣孙武的家学渊源、生平事迹以及《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战术和管理智慧,尤其是慎战、不战的全胜思想,让他们对孙子兵学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PART 2——守心前行 · 红色薪传
血与火的斗争,生与死的考验,一个深刻的历史真理被不断验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革命先烈就没有幸福的今天。秉持着这份赤诚之心,山东航空学院人文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代表走进了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积极参与“守心前行——沿老渤海印记,传红色基因·岁月映初心”思政课志愿服务活动。
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革命传统,像一股不可磨灭的精神烙印,深深镌刻在每位学子心中。在庄严肃穆的默哀仪式上,讲解员低沉而充满敬意的声音,引领着学子们与长眠于此的烈士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随后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每一个动作都显得轻柔而庄重,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每一块墓碑,轻轻拂去历史的尘埃,让英烈们的荣光更加熠熠生辉。
PART 3——以史为镜 · 文化引领
“知来路,明去向”,滨州,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山东航空学院的师生们通过“以史为镜——行悟乡土底蕴,汲取先贤智慧”滨州历史名人系列思政课走进滨州市博物馆,在“滨州历史文化陈列展”中共同感悟历史的深邃与魅力。
每一件展品、每一段历史都让人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细细品味,深深思考。师生们通过认真的聆听与观察,不仅了解了滨州的历史沿革,更深刻感受到了滨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滨州儿女,如同薪火相传的守护者,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不断为滨州的文化传承注入新的力量。
PART 4——鉴往知来 · 文物守护
文物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还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在“鉴往知来,探寻文化脉络”——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活动中,学子们有幸观看了纪录片《中国文物修复师》。这部纪录片生动地展现了文物修复师们精湛的技艺与无私的奉献,让学子们深刻领悟到了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的重要价值。
手作课堂——文物修复·守护历史的环节更是将学子们的热情推向了高潮,他们亲自上阵,体验了一把文物修复的模拟过程。以细腻的手法,悉心感受每一处细微修复所带来的微妙变化。这一实践不仅让他们掌握了文物修复的基本技巧,更深切体会到中华文化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独特魅力。
“行思致远”2024滨州市高校文博大思政课作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的重要举措,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更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总结经验、砥砺前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滨州特点的思政教育新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活动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山东航空学院人文学院主办,滨州市博物馆、滨州市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