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博大思政课 | 考古之眼,透视文物背后的滨州历史

2024-10-16 17:57:00 点击数:21489

2024年10月16日下午,“鉴往知来,探寻文化脉络”——博物馆里的思政课专题讲座在鲁北技师学院综合楼十楼会议室成功举办。鲁北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继花,鲁北技师学院教务处处长江伟,鲁北技师学院团委书记徐飞,鲁北技师学院学工处副处长牛鹏飞,鲁北技师学院思政课教师及部分辅导员班主任满怀热忱地亲临讲座现场,与学生们一同探寻中华文化的悠久脉络与璀璨精华。

“行思致远”2024滨州市高校文博大思政课作为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搭建起一座连接高校师生与文博资源的桥梁,促进双方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滨州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张卡老师为现场师生带来了精彩讲座——《让文物说话,探寻古遗址中的滨州历史》。

张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文博事业的无限热爱,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穿越千年的历史之旅。他深知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巧妙地结合了自己多年的研究及考古发掘经验,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那些沉睡在时光长河中的文物和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

张老师通过丰富的实物资料和细致的文物解析,让一件件沉睡千年的文物“活”起来,他强调,“考古不是盗墓!”,虽然在表面上看似都是与古代墓葬和文物打交道,但在目的、方法和价值观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盗墓行为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和掠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利益,也违背了社会道德和伦理标准。而考古学则是一门科学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学科,它通过对古代文化遗存的研究和解读,增进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滨州地区的发展与黄河息息相关,黄河的流经塑造了滨州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滨州盐业作为战略资源,为中原王朝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经济支撑。张老师擅长将复杂的考古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讲述古人们生活的场景,描绘他们使用的工具、穿戴的服饰,甚至模拟他们可能进行的对话和互动,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亲身体验那段遥远的历史。

此次讲座不仅让师生们领略了滨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激发了大家对思政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共进,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务实的行动,共同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次活动由鲁北技师学院、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滨州市博物馆、滨州市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承办。更多精彩活动,敬请期待。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