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讲堂 | 精彩呈现:漫谈明代科举制度 解析学子求仕之路

2024-03-17 21:32:00 点击数:16519

在历史长河的洪流中,科举考试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深刻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更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4年3月17日下午14:30,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献忠受邀走进孙子书院·文化讲堂,在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 孙子书院 · 博雅堂带来精彩讲座——《中国“第五大发明”——谈谈明代科举考试的几个问题》,为我们揭开了关于明代科举考试的神秘面纱,本场讲座是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的第296期。

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的第296期如期举行

讲座伊始,张献忠教授引用伏尔泰、魁奈、孟德斯鸠、丁韪良等思想家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看法,展示了中国科举制度在世界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明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科举制度不仅承继了唐宋以来的考试制度,更有着自身独特的创新和发展。

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献忠带来精彩讲座

张教授首先指出,科举考试作为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其影响力是深渊而持久的。在明代,这一制度达到了鼎盛,表现为科举与官学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完备的考试体系,日趋规范和程式化考核制度,科举功名主导政治资源分配等。

科举制从童生试(府州县学生员的入学考试)开始,考中后成为秀才,通过科考后方可参加地方乡试,层层递进到中央的会试,最终以皇帝亲自监督的殿试作为收官。在殿试中得以金榜题名的状元、探花和进士们,则是真正意义上步入了仕途的精英。

科举考试制度在明代经历了显著的演变,逐步发展成为一套更为严格和标准化的选拔过程。考生必须遵循严格的考试程序,并且按照特定的文体格式“八股文”撰写答案。在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中,科举考试也占据了核心地位。张教授表示,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学历不仅是一种荣誉,而且对官员的职业生涯有着实质性的影响。科举出身者,尤其是进士,通常在官场上享有显著的优势和更广阔的仕途前景。

科考和乡会试分三场,首场考四书义三篇、本经义四篇,以程朱理学的传注为宗,围绕题目阐发圣贤大义,但后来出现了背离程朱趋势;二场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判五道;三场,策五道。殿试时务策一道。科考时间不定,乡试三年一次,秋季八月;会试亦三年一次,次年二月;殿试在会试后三月。接下来,张教授详细讲解了科举人才的称谓和考官及其相关官员的选拔和称谓等内容。

最后,张教授针对大家对明代科举制度的一些普遍误解,给出了纠正和澄清。他表示明代科举制度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选拔机制,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明代科举的认识,应避免简化和偏颇的观点,而应该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复杂的制度。

整场讲座,张献忠教授以其渊博的历史、深刻的见解和生动的叙述,不仅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对明代科举制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赢得了现场一片掌声。本次讲座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滨州市博物馆、滨州市图书馆承办,崧岳书院协办。更多精彩活动,敬请期待!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9:00(18: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