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在您身边 | 精彩呈现:追溯图腾印记 传承龙脉文化

2024-03-10 17:02:00 点击数:16804

2024年3月10日上午9:30,滨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庆祥受邀走进孙子书院·文化讲堂,在滨州市博物馆·四楼多功能报告厅带来了精彩的“龙年说龙”系列讲座——《何以“龙”的传人?》。刘老师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到哪里去?”这一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开篇,拉开了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第294期的序幕。

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第294期如期开讲

文化不灭,国家永生。刘老师阐述了文化的本质意义。像罗马以武力征服了希腊,希腊以文化征服了罗马,而儒家文化的所谓“同化”能力也是同样道理。整场讲座,刘老师带领听众们穿梭于历史长河中,感受着龙文化的博大精深。

滨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庆祥带来精彩讲座

图腾,意思是记载神灵魂的载体。是古代原始部落信仰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原始部落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图腾产生的基础,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早期的图腾是为了产生共同的信仰,结成更大的群体,这就是早期图腾的意义。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图腾演变而来。龙文化是在华夏族与南蛮、北狄、东夷、西戎文化的不断融合,尤其是与东夷文化的相互冲突中逐渐确立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它的形象在世间并不存在,而是多个动物的合体。通常认为,龙的身体结构是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等共同构成。

接下来,刘老师以其博闻广见,且引用众多典籍,从远古时期的兴隆洼石头堆塑龙谈起,到红山文化碧玉猪首龙、濮阳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安徽凌家滩“衔尾龙”、洛阳市偃师二里头绿松石龙,详细地为大家描绘了中国龙图腾文化从传说到形象的完整链条。

刘老师表示,“龙山文化”也是其主要研究方向。龙山文化,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900年的庙底沟二期,恰逢古籍中所记载的炎黄二帝与蚩尤争霸中原的时代。涿鹿之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籍可查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刘老师通过“涿鹿之战运城说”证明了华夏族与夷族曾经在中原地区发生最早的激烈冲突。

文字是由图画演化而来,世界上所有古老文字无不具有象形特征,而发展至今,只有汉字保留了象形元素,仔细研究发现,汉字里存在着大量人类文明基因信息。商代“蚩”与“龙”的写法反映出:“龙”处于被镇压地位,“蚩”处于统治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在商代作为华夏图腾的龙,被视作镇压的对象。

到了周朝,“蚩”与“龙”的地位出现了反转,“龙”字的变化实现了伏羲女娲(龙)图腾崇拜的回归。而原来插在“龙”头上的刀,如今插在了“蚩”字的头上,揭示了历史和文化的真相随着统治阶级意志被不断扭曲的过程,以及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最后,刘老师通过讲述刘邦和项羽两位英雄在权力斗争中利用龙的象征来树立权威的历史故事,让我们明白“龙文化”早已深深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刘庆祥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不仅让听众领略了龙文化的深邃,更激发了大家对于中华文化自信和骄傲的情感,愈加坚定地走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

在互动交流环节,面对听众的提问,刘老师表示:要想让对历史产生兴趣,根植文化自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走进博物馆。博物馆是一个历史的坐标,往前可以细数历史脉络,往后能够树立大致的判断。考古是为了还原曾经真实的文化面貌,建立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刘老师精彩分享赢得了现场听众掌声一片。本次活动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滨州市博物馆承办,崧岳书院协办。更多精彩活动,敬请期待!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9:00(18: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