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讲堂 | 讲座回顾: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走进璀璨而独特的中华玉文化

2023-11-04 22:41:00 点击数:50542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仁、义、智、勇、洁。

2023年11月4日下午14:3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燕生东受邀走进了全环境立德树人 |  孙子书院·文化讲堂,在滨州市博物馆孙子书院 · 博雅堂带来了精彩讲座《中国玉器与玉文化发展小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燕生东带来精彩讲座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讲座伊始,燕教授通过六个引言向大家展示了古玉的收藏、中国人的玉器观、对玉器的喜爱以及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和原料产地,并以此引出了玉文化的发展史。

接下来,燕教授按照玉的发展历史,结合考古发现为时间主线,根据每个时代的发展特点,重点讲述了中国玉器和文化史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作为财富、社会地位的史前时期玉文化,作为权力、等级及贵族把玩的夏商时期玉文化, 礼制之用的周代玉文化,作为养精气、升仙工具的汉代玉文化,走向世俗的唐宋元明清玉文化。

玉器在史前时代既是权力、财富的象征,亦是祭典中的通神礼器。接着,燕教授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展示了史前时期中国玉文化的四大高峰期:距今6000—5000年的红山文化玉器、距今6000—4300年南方地区玉文化、距今4500-4000年山东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玉器以及距今4000年前后的中原地区玉器与玉文化。

夏商玉器在新石器时代时期玉器的基础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该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青铜工具大量应用到了玉器生产中,使得玉器的制作更为精美,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玉器制作和发展时期。


随后,燕教授通过大量图片向现场听众展示及讲解了各类玉佩和佩饰,并引用《周礼》中“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向现场听众解释了其背后商周时期的礼制及葬仪、祭祀用玉的含义和功能。


中国玉文化发展进程中,两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同时也是随葬玉器的黄金时代。其中,包覆全身的金镂或银镂玉衣则是作为养精气、升仙工具的汉代玉文化的典型代表。

从隋唐到明清,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解放,“玉”开始摆脱神灵的功能,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燕教授讲到,这一时期的玉器冲破了皇家贵族的垄断,逐渐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中。

讲座最后,燕教授总结到:中国人崇玉、爱玉,玉器既可以满足一般意义上的视觉美感,又可以显示身份、财富;既可以象征权力,又可以成为沟通天人、“与天合德”的灵物,同时还可以是成仙、养精气、敛魂魄的工具。


整场讲座,燕教授娓娓道来,内容详实、视角独特,使大家了解了中国玉器与玉文化的相关知识,领悟了先民们的聪明睿智,感受了玉文化的博大精深,拓宽了现场听众的视野。本次活动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滨州市博物馆承办,崧岳书院协办。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9:00(18: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