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竟能这么修?

2022-11-25 16:04:11 点击数:21890

你能想象吗?

大蒜、薄荷、护肤霜

竟然都跟修文物有关?

是的

修文物

也有“黑科技”!

除了“拍X光、照CT、敷面膜、沐浴”

还有更奇妙的治疗手段

在等着文物们

又一文博纪录片

《重生技》

重磅上线

带你来一场文物修复的颠覆之旅

8件宝藏文物涅槃重生

8种清奇脑回路让你猜不出结局

8种中国智慧令人拍案叫绝!

2021年,山西省太原市发现了晋端王朱知烊的陵墓,其中出土的丝绸套装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晋端王为生前最爱的夫人穿上的最后一件华服。

但数百年后,丝绸却已经严重腐朽、面目全非……

腐朽成一滩烂泥的丝绸衣物,还能回到原来的样子吗?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科研人员们,开始了他们大开脑洞的“狂想”……

在三星堆高湿度的土壤中沉睡了三千年的古象牙,刚出土时极易脱水、残损,并且还长有霉菌。

面对如此复杂的症状,如何给象牙除霉?考古人员和文物修复师们也束手无策……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姜标院士及时来帮忙,令人意外的是,他从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大蒜中,找到了灵感。大蒜究竟如何“变身成功”来拯救脆弱的象牙呢?

你知道吗?几千年前,青铜器在铸造成型时,竟是金黄色的!由于在使用和埋藏过程中逐渐氧化,“黄金铠甲”上才长出了墨绿色的铜锈,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有一种粉末状锈蚀,能够传染并扩散至青铜器的每一个角落,致使器物粉化、溃烂。这就是传说中的“青铜癌症”。

想要根治,就必须抑制住微生物的生长。同时,“医生”们还想出了一个借力打力的方法,巩固青铜器的健康。

一件来自养心殿的“寿”字帖落,正在等待属于它的重生之旅。

中国传统的纸质文物,如帖落、书画,通常分为多层,如果只通过肉眼,根本无法看到内层和微观层面的破坏,导致文物修复只能“治标不治本”。

为了让文物彻底康复,故宫的文保工作者们开始寻求科技手段,根据文物的特点改造现有仪器,发现深藏在中国纸质文物中的奥秘……

2013年,在江苏扬州的曹庄,隋炀帝杨广与萧皇后的合葬墓被发现。墓中清理出了珍贵文物百余件,其中,有一件被命名为“M2出土冠饰”的文物令考古学家震惊不已,经核实便是萧后冠。这也是目前考古发现等级最高的凤冠。

为了拯救萧后冠,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展开密切合作。经历了搬迁、清理、修复等多重考验,萧后冠最终能否涅槃重生呢?

如何才能让青春永驻?深层清洁、涂抹护肤品、医疗美容......现代的一系列皮肤护理手段,对于一幅绘制在明代棺材上的漆画来说,也同样适用!

在北京首都博物馆里,文保科技专家们为漆棺建“ICU病房”、做“活检”,给漆画“打点滴”、“敷面膜”,在整个保护修复过程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为了拥有好身材,你愿意付出什么?在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一些竹木漆器也同许多人一样,在为走出“身材走样”的困境默默努力。

由于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竹木漆器们出土后都“喝饱了水”,怎样才能在保持原形的前提下顺利脱水呢?

一代又一代文保科技专家,经过15年的摸索,终于帮它们找到了答案——接着“泡”!

2022年,在陕西西安肖里村发现了一座唐初墓葬,随着出土文物的露出,现场的考古人员焦虑重重。

因为这些文物上还保持着绚丽的色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失水、褪色……

文章转载自:文博圈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