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纳百川 容千流 寻黄河变迁的历史足迹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但同样是这条河流,她无数次的泛滥成灾,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022年11月5日(周六)上午9:00,滨州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陈少鹏副教授走进庆祝二十大·学习进行时 | 孙子书院·文化讲堂,在博物馆四楼多功能报告厅开展了精彩讲座——《黄河下游通路的变迁》。
滨州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陈少鹏带来精彩讲座
本次讲座,陈教授分别从黄河流域全貌、黄河下游河道历史变迁、下游河道变迁对滨州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全球气候变暖为黄河下游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黄河流域发展战略六大方面对黄河下游通路变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精彩授课瞬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讲座伊始,陈教授向现场听众介绍了黄河流域的全貌,涵盖了黄河起源、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沿途的忧患和景观、地上河的成因等诸多内容。
黄河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又是什么?陈教授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域特征,并展示地上河的成因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相应解释。
现场听众认真聆听
接下来,陈教授梳理了从史前到近代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漫长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三千年的时间里,黄河总共有近1500次决溢,较大的改道也达到了26次之多,伴随着灾难到来的同时,这些决堤事件也冲积出了一个庞大且肥沃的华北平原。
关于黄河古道下游变迁对滨州的影响,陈教授重点讲到了蒲台县和铁门关的消失,并通过相关记载,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三次下游河道的变迁。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对黄河的治理、保护、开发和利用,黄河终于走上了一条河流变畅、两岸变绿、流域内安居乐业的大河良性发展之路。
精彩授课瞬间
讲座最后,陈教授总结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是新时代人的神圣使命,更是深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滨州人民的神圣使命。
精彩瞬间
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作为炎黄子孙,作为黄河文化的守护者,我们更要发挥“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保护黄河生态,传承黄河文化。讲座在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本次讲座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滨州市博物馆承办,崧岳书院协办。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