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上•知滨州】云上忆红色--我身边的革命文物

2022-04-27 17:11:14 点击数:3216

王文纪念烈士亭

王文纪念烈士亭位于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1982年博兴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亭呈方形,坐东向西。砖木结构,攒尖顶,底面积9平方米,高5米。四面各刻立石碑,均高1.4米,宽0.64米,西面碑镌刻“精神不死”,余三面分别撰刻战役经过、烈士姓名、和建亭年代。纪念亭周围有砖砌花墙围护,西辟一门。烈士纪念亭保护范围144平方米,保护范围边缘各向外延伸1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1940年2月,马千里率第六军分区司令部和特务连到达博兴北部,发布《告博兴父老书》,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主张,受到群众拥护。日军得到消息后,纠集利津、博兴、广饶、史口、玉皇堂等据点日伪军约500余人出动,于3月3日将驻扎在东王文村的马千里部包围。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八路军击退了日伪军的8次冲锋,最终迫使其撤退,这就是史册所载的“王文战役”。此战役中,击毙、伤日伪军77人,八路军有21人牺牲。为纪念在王文战役中牺牲的八路军指战员,1945年博兴人民政府在东王文村南建王文纪念烈士亭,1976年7月重修于村东北。(博兴县博物馆供稿)

夹河战斗遗址

夹河战斗遗址位于惠民县辛店镇夹河村与前牛村之间,临近徒骇河。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50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2018年滨州市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类)。

1940年冬,中共山东分局指示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打通冀鲁边区与清河区的联系。此时,抗日战争已进入最艰苦的岁月,占据惠民一带的日军在重要城镇和交通要道修筑据点,布设岗楼,驻扎重兵。这给我军打通两区的联系造成了困难。1941年9月3日,115师教导六旅政治部主任杨忠率17团一营、三营及政治部机关共计千余人进军南下部队进至惠民县夹河村一带。我军行动很快被敌人侦察知道。4日,敌人调集济南、德州、商河、惠民等地日伪军2000余人,汽车50辆,将我军包围并迅速开始进攻。杨忠等率全体指战员奋勇反击,连续突破敌人三层包围,顺利摆脱敌人。

在激烈的突围战斗中,我军遭受重大损失。政治部主任杨忠、政治部总支书记陈天冲、敌工科科长杜杰等壮烈牺牲;团长龙书金、宣传科长辛国治等负重伤。1945年5月,惠、济、商三边县委、县府在淄角区为开辟惠民一带工作而牺牲的烈士进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并为扬忠、杜杰立碑题词,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铭刻在杨忠烈士的墓碑上。(惠民博物馆供稿)

石景芳故居

石景芳故居位于无棣县水湾镇刘丰台村北二街的中部,院落占地面积 582 平方米,原有北屋、南屋及院门各一座,现仅存一排土木结构平房,东西长14米,南北长6米,建筑面积84平方米。2018年,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景芳(1912—1942),原名石玉琮,字景芳,无棣县刘丰台人。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8月,担任中共无棣县第一任书记;1938年3月,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任政治特派员,同年夏秋之交到东光县开辟抗日根据地,10月任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39年5月,任鲁北行政委员会主任,1940年5月,任冀南六专署专员兼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6月与地委书记杜子孚、组织部长邸玉栋率机关干部和警卫连百余人转移时,遇到日军“大扫荡”,经过激战在赵柳林附近壮烈牺牲,时年30岁。2014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石景芳入选由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 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无棣县博物馆供稿)

长山烈士陵园

长山烈士陵园位于邹平市长山镇南坛村南部高埠上,1953年长山县人民政府修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大门坐北朝南,烈士陵园碑刻置于东西两座纪念碑中,东纪念碑镌刻时任山东省省长赵建民“先烈创业永志勿忘”的题词和中共长山县委、长山县人民政府于1953年修建烈士陵园的碑记;西纪念碑镌刻时任山东省副省长晁哲甫“为革命牺牲永垂不朽”题词和马保三“革命烈士之功永志勿忘”的题词。两通石碑镌刻着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捐躯的1590位革命烈士的英名,“一马三司令”中的马耀南、马晓民、马天民名列其中。亭北为烈士陵墓,长眠着为革命牺牲的418位烈士。陵园周围为砖砌花墙,整个陵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庄严肃穆。陵园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4米,占地面积约9500平方米。

陵园见证了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牺牲,体现了对为人民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烈士们的怀念与崇敬,表达了继承先烈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为研究清河地区革命史提供了实物参考。(邹平博物馆供稿)

沾化区烈士纪念堂

沾化区烈士纪念堂位于沾化区城北1500米沾化区烈士陵园内,始建于1947年,后经整修,砖石结构,现由台基、前厦、主房构成。纪念堂内现展示有抗日烈士纪念塔、烈士名录及其遗物、事迹资料等,生动直观地展现了烈士的革命精神和事迹。

1945年,为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先烈,沾化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兴建抗日烈士祠堂,占地60亩。以参议会为主,成立“建祠筹委会”,县长石清玉任主任。祠堂于1945年农历八月十五破土动工,历时两年半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到1947年冬,一所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堂,巍然屹立在沾化大地徒骇河畔。

2011年至2013年装修装饰了纪念堂内外,重新规划设计纪念堂内的布展,教育功能进一步强化。整个纪念堂修葺一新,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纪念悼念设施健全。2018年被命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市关工委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沾化区博物馆供稿)

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

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位于阳信县商店镇老观王村,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鲁北地区境内解放时期组建整建制部队最有代表典型的革命遗址。 

1947年初,招兵工作在当时属渤海区的振华(现宁津)、阳信、商河、惠民等县展开。中共华东前委对组建新军十分重视,前委书记、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要求地方政府和所属部队全力支持,并委派张爱萍将军组成“渤海军区招兵指挥部”,具体负责协助招兵工作,使招兵工作进展顺利。1947年2月23日,部队在阳信县老观王村举行了建军典礼,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渤海教导旅正式宣布成立,并授予了军旗。

遗址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为120米。遗址西边为农田,东边、北边、南边为居民房屋。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是阳信人民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记录。作为革命遗址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对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阳信县博物馆供稿)


耀南中学旧址暨渤海日报社印刷厂旧址

耀南中学旧址暨渤海日报社印刷厂旧址位于博兴县庞家镇高庙李村内,2018年滨州市革命遗址遗迹普查时发现并登录,2018年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耀南中学成立于1942年,是中共清河区委和清河区行署为储存和培养军政干部而创办的“抗大”式学校,校名是为纪念抗日英雄、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烈士而命名。学校自建立后不断迁移,1946年底,转移到博兴县高庙李村的高庙李天主堂内活动,1947年底,中学暂时停办。耀南中学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如著名军旅作家黎汝清、艺术家王锴等等。

1944年2月,清河区党委与冀鲁边区党委合并,成立渤海区党委,确定《群众报》为渤海区委机关报,同年6月将《群众报》改名为《渤海日报》。《渤海日报》创刊后,为了免遭敌人的袭击和破坏,报社机关和印刷厂随着战局的发展和领导重心转移而不断迁移。1945年7月初,印刷厂便转移到了蒲台县高庙李天主教堂里,同年冬,渤海日报机关和印刷厂跟随渤海区首脑机关转移到惠民城。渤海日报印刷厂在高庙李天主教进行工作时,印刷车间隐藏在地下,工人进行秘密工作。现高庙李天主教院内还保留有印刷厂的部分遗迹,但地下印刷车间已被填平。耀南中学旧址暨渤海日报社印刷厂旧址保护范围即今高庙李天主堂院落,面积8100平方米。(博兴县博物馆供稿)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9:00(18: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