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上•知滨州】云上忆红色--我身边的革命文物
渤海区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基层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我整个华东战场的重要后方基地,毛泽东主席曾亲笔批示“在一切官兵关系恶劣,纪律不好,战斗力薄弱之部队,应采取渤海整军经验”,对渤海区的新式整军运动给予高度评价。我市也留存下了如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王文抗战旧址、北海银行渤海印钞厂旧址、夹河战斗遗址、刘井战斗遗址、毛岸英旧居等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和众多的革命文物。我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展示我市重要的红色革命遗存,以更好地继承“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革命传统。
01
毛岸英大商旧居
毛岸英大商旧居位于惠民县何坊街道大商村东北部,是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类)。旧居东西长24米,南北宽22米,占地面积528平方米。院内坐北朝南有3间平顶的老式土坯房,西屋一座,用作厨房,院门一间。其中北屋东西长9.26米,南北宽4.33米,建筑面积40.1平方米。
为贯彻中央全国土地会议精神,1947年10月8日—1948年2月25日,中共渤海区党委召开土改整党会议(又称“渤海区土地会议”),会期138天,参会人员550人。会议召开20多天后,被敌人发现,由阳信县李家桥转移到何坊大商村。经该村党组织周密安排,与会的各位首长的住处均作了妥善安置。随中央土改工作团领导康生、邓子恢等转移来的毛岸英(化名杨永福)住大商村,在这里他充分了解了中国农村、农民和国情,弥补了国外上大学的不足,补上了“劳动这一课”。1948年5月,毛岸英离开惠民。(惠民博物馆供稿)
02
北海银行渤海印钞厂旧址
北海银行渤海印钞厂旧址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国街道办事处富国村农家院中,始建于1942年,是北海银行渤海分行的一处备用印钞厂,也是省内仅存的两处印钞厂旧址之一。2016年7月北海银行渤海印钞厂旧址被沾化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北海银行渤海印钞厂旧址被列入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政府妥善保护。
北海银行渤海印钞厂为地下洞室建筑,穹窿顶,青砖水泥结构,地上以五间民房为掩体。在地下5米深处,约35平方米,分两室,一为印刷车间,长6.8米,宽2.7米,高3米;二是休息室,在印刷车间北侧,长5.7米,宽2.7米,高3米,与印刷车间相通。两室四周墙壁用砖石砌成,水泥填缝;室顶成拱形,用水泥密封。设有南北两个出口,另外还设有两个通气孔,分别通向室外。(沾化区博物馆供稿)
03
陈户纪念烈士塔
陈户烈士纪念塔位于山东省博兴县陈户镇河西村北,2015年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陈户烈士纪念塔平面呈正六边形,周长约15米,高5米,通高约15米。砖石木混合结构,墙体青砖砌筑,木楼板、木屋顶结构。纪念塔南面纵排“烈士纪念塔”五个大字,底层建拱形塔门,门楣镌刻“永垂不朽”四字。底层东、北、西三面各嵌一石碑,东侧石碑刻陈户战役经过,北侧石碑刻烈士姓名,西侧石碑刻冯高战役经过。
为纪念在冯高战役、陈户战役中牺牲的抗日军民,1945年博兴人民政府建了陈户烈士纪念塔,并多次进行了维修保护。陈户烈士纪念塔是博兴军民抗日战争历史的见证,现为博兴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当地举行祭奠英烈和入党宣誓等纪念性仪式的重要场所。同时,该建筑主体继承了传统的塔院式布局,周边砌花墙,形成了中西合璧、独具特色的建筑模式,对于研究近代建筑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博兴县博物馆供稿)
04
流坡坞阻击战遗址
流坡坞阻击战遗址位于阳信县流坡坞镇流坡坞村,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为75米,是鲁北地区境内抗击日寇最早的革命遗址。
1937年11月10日,南侵日军由庆云县境内渡过马颊河纪王桥,驻扎在距流坡坞以北三四里的地方,准备次日经流坡坞南下侵犯惠民县城。根据敌情,阳信县党支部于当晚研究了阻击日军的作战方案。
11日佛晓,一支约400人的日军队伍在飞机和装甲车的掩护下,气势汹汹的向流坡坞逼来。早已做好战斗准备的自卫队员在冯鼎平的命令下,果断的向日军开火。由此,打响了山东鲁北人民武装抗击日寇的第一枪。由于力量悬殊,国民党保安营、警卫队随之四散溃逃。共产党领导的两处乡农校自卫队员200余人遂与日军展开了巷战。终因武器落后、寡不敌众,乡农校自卫队员主动转移,前往预定汇合地点八里泊集合。日军因遭受突然袭击,未敢贸然追击。随之在流坡坞村大肆烧杀抢掠,40多名没有转移出来的群众当场被杀。(阳信县博物馆供稿)
05
中共无棣县第一届委员会常委会议室
中共无棣县第一届委员会常委会议室位于无棣县文萃街大觉寺院内,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会议室位坐北向南,东西宽8.5米,南北长12.6米,高起脊砖木结构,现保存完好。会议室始建于1956年,是建国初无棣县委领导决策办公的重要场所。2002年11月,会议室被无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无棣县博物馆供稿)
06
杨家峪抗日沟
杨家峪抗日沟位于邹平市西董街道办事处鹤伴山森林公园内,抗日沟宽约8米,长约2500米,南、北、西三面环山,沟内林木繁密、怪石林立、山水不断,基本保持了原生态植被。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和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大景观。
1943年9月,我长山县大队二中队俗称“钢八连”在此与进山扫荡的千余名日伪军进行了殊死战斗,因地形对我不利,且敌众我寡,二中队指战员大部壮烈牺牲。1947年7月,国民党某部到杨家峪山沟,寻找曾伏击过他们的我新五军某营二连进行报复,敌有备而来,战斗异常激烈,因敌我力量悬殊,二连将士全部阵亡。建国后,邹长人民为了纪念殉难烈士,将此山沟起名为抗日沟,并修一桥日:抗日桥,该桥系单孔石桥,长5.9米,宽8.15米,高5.2米,护栏宽0.54米,高0.45米,现状保存较好。(邹平博物馆供稿)
07
王文抗战旧址
王文抗战旧址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内,旧址内的胡同形如数个相连的辘轳把,看似不通,实则巷巷相通,当地谓之“辘轳把胡同”。该遗址为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发现。2010年博兴县人民政府以“辘轳把胡同”之名,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定名为“王文抗战旧址”。
1940年3月3日,我军清河军区两个排共70余人,被2000多日伪军包围在东王文村轳辘把胡同,我军利用村内有利地形与敌人激战一天一夜,最终取得胜利。此役是我清河军区在小清河以北与日军展开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史称“王文战役”。战后,博兴及周边各县党的组织建设、政权建设和各抗日救国群众团体建设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时期,小清河以北抗日根据地开始形成,因此王文战役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文抗战旧址保护范围25681平方米,旧址内的房屋均为老房,地基由5-12层灰砖砌成,土坯墙,屋顶为麦秸铺成的平顶,厚约10厘米左右,顶部覆泥。原该处居住户数较多,后因时代变迁,大部分村民已经搬迁,部分房屋倒塌,轳辘把胡同范围逐渐缩小, 现还有30余户居民还在此居住,多数屋顶已改成红瓦覆顶。(博兴县博物馆供稿)
制作:于倩倩